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

茶葉+文創,何處去

 

相信大家都有發現,這幾年台灣茶品牌蓬勃發展,過去只有在地獨立經營的老茶行,近年在注入品牌行銷概念之後,每隔一陣子就可在市面上發現新的茶葉品牌。

新品牌有新思維,結合文創與行銷、提升包裝設計,為原本單調的茶葉包裝市場開啟新頁,同時衍生出更多元的商品型態;透過網路與文創商店傳遞茶葉訊息,讓喝茶變得更重視文化上的意義、與在地生活與情感的連結。消費者選擇茶葉時開始講究品牌故事與視覺美感。專門提供單品茶飲的茶店紛紛成立,”發現茶”網站則是以”茶葉界的博客來”自居,網羅各大年輕茶葉品牌,以年輕化的搜尋方式,幫消費者找到合適茶款。年輕茶品牌各個包裝精美,也讓年輕人願意嘗試以前總認為是老人喝的台灣茶。於是,除了便利商店購買的”日式綠茶”,也可選擇花個幾百塊,隨性從網路上買一小盒茶葉來喝喝,再也不用走進老舊的茶行選茶,也不用因為茶行老闆的壓力而不得不買。

想必大家都看見了台灣茶的商機,這個絕對足以代表台灣文化的一環,在大陸更是商機無限。我們透過行銷與包裝,成功地吸引一批年輕的茶葉愛好者。那麼,接下來呢?是否有必要讓大家更深入了解,這個有百年以上的製作工藝,一個紮根於農業社會、有深度學問的農業工藝品,它最重要的本質? 去除了華麗文案、想像情境與行銷外衣,它的內涵是否應像世界上的紅茶、紅酒等農產加工品一樣,被重視與研究?喝茶的減肥與抗癌效果到底如何?茶為何會苦澀又甘甜?香氣從哪來?如何回甘?到底有沒有農藥殘留問題?茶葉發酵到底是甚麼?為何高山茶特別貴?是貴在名氣還是真有高品質?這些問題的答案總是似是而非,各家各派說法不同。老師傅傳承下來的製茶方式憑的是多年累積的經驗,足夠的發酵步驟是為了產生甜度與香氣且不易傷胃。前人以經驗推得規則,我們則能以科學的角度加以說明。

回想我們的生活,在文創產業的行銷與鼓勵之下,看了一場場的表演、參加了不同的生活體驗營隊。但是,看了一兩小時的演出,是否就真能了解演出的內涵與演出團隊辛苦之處?在鄉間住幾天,與農夫一起種稻,是否就能深刻體會種稻的精隨與難得之處?有太多時候,我們沒有足夠時間去搜尋一場演出的內容,了解演出文本,我們亦不可能全程參與農產品製作過程,就像製茶體驗活動將至少需一個半天至兩天的製茶過程縮短成半天。所以,我們是否應懷抱著一個謙虛的心,慢慢瞭解這些原本紮根於生活之中的簡單美學,背後深刻的道理與經驗,至此,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去欣賞、並真正愛上這些事物,並以一種向自然學習的態度來體會這一門精密而艱澀的自然科學!

文創思維定能為台灣農業帶來更多契機,但身為生產者的我們,見到老產業好不容易有了新思維的同時,反而更應審慎提高產品品質,不斷學習、改善品質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