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

茶葉中的維生素C

常聞道:「喝綠茶比較好,會預防癌症。」愛美的女性同胞則說「喝綠茶可以減肥!抗氧化!抗老化!」還有「遏制關節炎」、「預防乳癌的發生」、「可以延壽」、「改善血脂血糖」等等神奇的功效。

與綠茶相關的研究報告,被過份地或片面地詮釋、誇大甚至是誤解,透過網路及媒體廣告操作,將綠茶的保健功效深深植入消費大眾的腦海裡。實驗室以老鼠為實驗對象,先投以大量高膽固醇的飼料,再以綠茶餵食,發現了綠茶對於血脂的降低有顯著的差異。這樣的研究報告一落入媒體手裡,再傳達到一般大眾耳裡的時候,就變成「研究指出綠茶有助於降低人體血脂」。


在此並非否定實驗室的研究成果,而是實驗室的老鼠在經歷這樣的實驗處理後,其他的生理機能是不是也維持正常?更何況部份學者是食品科學出身,並非醫學或藥學領域研究者,將基礎實驗的結論直接應用在臨床上,斷言喝綠茶的養身效果比烏龍茶或紅茶好,會誤導消費者飲用過濃或過量的綠茶,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。

茶葉含有天然的維生素C(抗壞血酸),其中以綠茶含量最多,所以喝綠茶比較好」的說辭,究竟是真是假?文獻記錄1536年,法國探險家Jacques Cartier,在探索加拿大聖羅倫斯河時,用當地原住民的方法,以美國側柏(Thuja Occidentalis)的葉子加水煮沸所作成的治癒了患有壞血病的團員,後來發現該植物葉子每100克含有50毫克的維生素C。從維基百科可以讀到這段文字,這很有可能是茶葉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來源,然而此茶非彼茶,雖然都叫茶,但是和我們所喝的由Camellia sinensis所製作的茶,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。網路上四處流傳著茶中富含維生素C的言論,是不是從這段文字被誤解開始,我們不得而知。如果您相信喝綠茶是獲取維生素C的好方法,那我們就來探討究竟何不合理。

100公克的高級綠茶約含250毫克的維生素C(隨栽培管理、自然環境等變因而異,也可能高達500毫克)。維生素C為強還原劑,在儲存過程中,維生素C的氧化變化對於綠茶的劣變有一定的保護作用,隨著儲存的時間延長,維生素C含量逐漸降低,也代表著綠茶品質的劣化。烏龍茶與紅茶的製造工藝與綠茶相異,維生素C含量不足高級煎茶的一半,若比較製造工藝對茶葉內維生素C的含量多寡,以綠茶製程含量最高,紅茶製程含量最低,但您手邊的綠茶若是製作不良或保存不當,那結果又另當別論。

18世紀英國海軍醫師James Lind發現,讓船上的士兵每天食用新鮮的橘子與檸檬,可以有效地治療壞血病。在沒有冷藏設備的年代,煮沸的果汁才可延長保存期限,卻也將維生素C破壞殆盡而失去其營養價值。我們飲用綠茶時,也應秉持著相同的原則:低溫沖泡,新鮮喝,因為維生素C極易氧化而失去營養價值。

衛生署建議成人一天的維生素C攝取量為100毫克,最多不超過2000毫克。以每日500毫克的攝取量計算,相當於每天消耗100200公克的綠茶茶葉,若您喝的是日本老店一保堂「芳泉」煎茶,一天大約花費台幣15003000換算成適當的飲用濃度,則需喝掉510公升的茶湯。顯然藉由喝綠茶來獲取維生素C,既不經濟又沒有效率,同時也因為攝取過量的兒茶素而腸胃不適。抱持著欣賞綠茶的香氣、滋味為出發點,同時瞭解飲用綠茶的利與弊,適時適量飲用,才不會為了求健康而造成身體的負擔。在台灣,番石榴、木瓜、荔枝、柳橙、橘子都是富含維生素C、很容易取得的在地水果,與綠茶相比絕對是更經濟、更有效率也更美味的維生素C攝取來源。

抹茶與綠茶的異同
市面上有很多價格低廉的綠茶粉,一公克不到一元。而高級的抹茶,一公克要價2030元以上。在分類上雖都屬於綠茶,但生產製造過程卻截然不同。生產抹茶的茶菁原料,未採摘前就必須將茶園覆蓋遮蔭,以提高葉綠素、胺基酸等內含物質含量,減少茶多酚的代謝生成,製作工序也比一般綠茶粉繁瑣。雖然均屬於不發酵茶類,在品質與價格上卻有很大的不同,一般市面上所販售的抹茶口味相關食品,大多都是以綠茶粉,或是以綠茶香精為原料所製作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