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

茶葉外型的謬論







上圖節錄自「逍遙Les Loisirs」雜誌部落格,下圖為該雜誌2007年5月/Vol.11的部份內容節錄(該雜誌已停刊)。本篇要藉由比較坊間媒體與茶葉典籍對於茶葉外觀的辨識法則異同,釐清媒體為消費者傳達的錯誤資訊。對於某些不肖商人而言,其利益是建立在買賣雙方的資訊不對稱,當錯誤的資訊廣為流傳、黑白不分時,最倒楣的還是消費者,因為錢已進了商人的口袋,茶湯卻進了消費者的肚裡。



對於「緊結」一詞的描述,雜誌僅僅描述「條索緊而圓,身骨重實」;既然高山烏龍茶為球型,怎會使用「條索」來形容其外觀呢?在邏輯上是完全不合理!茶葉審評裡關於緊結的解釋為「鮮葉嫩度稍差,較多成熟茶(二,三葉),條索緊而圓直,身骨重實,有芽毫,有鋒苗」,「緊而圓直」一詞被雜誌引用後卻變成了「緊而圓」,不知道雜誌主筆者的用意何在?既然「緊結」就茶葉外觀為一正面的用語,為何「鮮葉嫩度稍差,較多成熟茶(二,三葉)」等字句被省略了?讓我們更深入來討論這個問題。

關於凍頂烏龍茶高山烏龍茶品質特徵(審評標準),阮逸明先生這樣寫道:


項目
比重
品質特徵(審評標準) 
外觀
10
鮮活墨綠油光顯,緊結勻整半球狀,枝葉捲曲連理生,調和清淨不參雜,銀豪白點泛金輝,黑梗片末紅梗無。
水色
20
金黃鮮艷浮麗色,澄清明亮水底光,琥珀泛金亦純青,高山烏龍呈蜜綠,碧綠青翠非上品。
香氣
30
清香撲鼻,飄而不膩,源自茶葉,入口穿鼻,一再而三者為上。
滋味
30
醇厚圓滑無異味,青臭苦澀非上品,入口生津富活性,落喉甘潤韻無窮。 
葉底
10
枝葉開展鮮活樣,葉綠柔軟紅鑲邊,高山綠葉隱金邊,葉綠紅斑非上品。


外型緊結的凍頂烏龍茶


文山包種茶品質特徵(審評標準)如下:

項目
比重
品質特徵(審評標準) 
外觀
10
鮮活墨綠帶麗色,條索緊結整齊,葉尖捲曲自然,調和清淨不參雜,枝葉連理,粉末黑點未生,銀毫白點蛙皮生。
水色
20
蜜綠鮮艷浮麗色,澄清明亮水底光,琥珀金黃非上品,橙黃碧綠亦純青。
香氣
30
清香優雅,飄而不膩,源自茶葉,入口穿鼻,一再而三者為上。 
滋味
30
新鮮圓滑無異味,青臭苦澀非上品,入口生津富活性,落喉甘潤覺滑軟。
葉底
10
枝葉開展鮮活樣,葉綠金邊色隱存,葉綠紅斑非上品。

外型呈條索的包種茶


讀者首先必須先清楚,無論是條型包種茶(文山包種茶)或半球型/球型包種茶(凍頂烏龍/高山烏龍),均以成熟對口的「一心二葉」或「一心三葉」為原料,初製工序有部分雷同。採摘、製作優良的條型包種茶,揉捻後「條索緊而圓直」;半球型/球型包種茶,亦是先將條索揉捻緊結,再行「包布團揉」工序,以致外觀呈半球型或球型。

「緊結」用於凍頂烏龍或高山烏龍的審評,絕不是什麼條索緊而圓」,因為外觀已藉著團揉工序而呈半球型或球型,此時無法觀察條索是否緊結。反之,欲將外觀團揉至十分緊實的圓型,勢必得從採摘嫩芽葉著手,因為適當的成熟葉無法團揉至相當緊實的圓型。倘若讀者不瞭解嫩採對茶葉香氣與滋味的影響,請參考由茶葉化學看半發酵茶品質系列文章。

「外行看熱鬧、內行看門道」,在目前普遍重視茶葉外觀的茶業界,還真一覽無遺!況且在茶葉審評標準中,外觀僅佔10%,怎麼會有人膽敢說外觀不夠「圓」的茶葉,不喝也罷?!如此可笑的言論與蓄意矇騙消費者的敗類實應遭到唾棄!

補充說明「
條索」:





用於條型包種茶審評的「條索緊而圓直」,以麻將來說明或許較為易懂。左圖在河洛語稱為「九索」、北京話稱為「九條」,外型圓而直。


包種茶的揉捻,目的在於借用外力使茶葉整齊美觀,同時破壞葉肉細胞組織以利沖泡時可溶物質的釋出。比較上圖,讀者看出所以然了嗎?茶葉畢竟是拿來沖泡飲用,不必執著於外觀的美麗。

更多茶葉外觀及茶葉本質的討論,請見《烏龍茶的世界》

沒有留言: